说到结石,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毕竟像胃、肾、尿道、胆囊等都会长,而且它们还极其“嚣张”,一旦发作,即便是七尺男儿都可能痛得在地上打滚,更严重的还可能诱发癌症!
血肉之躯为何会长出石头?很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于日常的饮食习惯!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1、可能发展成癌的肾结石
小小一颗肾结石长期刺激肾盂黏膜,可导致肾盂黏膜充血、渗血、糜烂、破溃!
而肾结石主要是钙、尿酸、草酸等在肾脏中异常聚集所致,其中近90%的肾结石为含钙结石,主要成分是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钙,而这些物质则主要来自饮食。
1,食物中隐藏的肾结石“元凶”
①高草酸食物: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
*蔬菜:生活中很多常见的蔬菜都富含草酸,它们大多味道比较涩,如尖叶菠菜、苋菜、空心菜、韭菜等。这些蔬菜烹饪前最好先用热水焯一分钟,能去除一半的草酸。
*豆制品:大豆制品的草酸盐和磷酸盐都高,过量食用容易诱发结石。每人每天推荐的大豆量是25g ~35g,转换成豆制品的话,大约是1杯豆浆+2两豆腐。
常见豆制品的草酸含量排行:浓豆浆>内酯豆腐>卤水豆腐>熏豆干。
②高嘌呤食物——尿酸钙结石
含嘌呤的食物进入人体,新陈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尿酸水平较高时,可促使尿液中草酸盐沉积,形成结石。
高嘌呤食物排行榜
*浓肉汤和海产品(带鱼、沙丁鱼、凤尾鱼、蛤蜊等);
*动物肝脏;
*猪肉、羊肉、肥瘦相间的牛肉。
另外,有研究表明,高蛋白、高糖、高脂和高盐饮食均可引起尿液中草酸浓度亦或是钙浓度的增高,因此都要适当少吃。
2,肾结石的蛛丝马迹
若有了肾结石,身体通常会有以下不适:
①肾绞痛,并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②腰部肾区不舒服、胀痛、隐痛;
③血尿。
若出现上述症状最好马上去医院做个B超、CT等。
2、隐匿的胆结石
胆道系统出现的“石头”,会造成胆汁淤积,可能引起急性胆管炎;也可能造成腹腔感染,诱发菌血症、败血症、甚至休克;还可能成为胆囊癌、胰腺炎的“元凶”。
胆结石的重要成分是胆固醇,因而有人单纯地认为长期吃素就能避免胆结石发生?
真相是:长期吃荤、吃素或不吃早餐,都可能带来胆结石。
1,长期素食,胆汁缺乏
长期吃素,胆囊缺少油脂的刺激,胆汁分泌就会随之减少;
另外,长期素食,会使人体对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减少,它们无法随小便排出,就会堆积在脂肪层和肝脏,进而胆囊中的卵磷脂、胆固醇和胆汁酸比例失调,也就增加了长结石的几率。
2,长期高脂饮食,胆固醇过高
长期大量吃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肥肉、动物内脏、动物皮等,容易导致胆盐溶解胆固醇的能力下降,造成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结石。
3,不吃早餐,或者饥一顿饱一顿
不吃早餐、饥一顿饱一顿都会扰乱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出,使胆汁长期淤积在胆囊中,就更易形成结石。
因此,规律、合理、健康的饮食,是预防胆结石的关键。
2,胆结石的预警“信号”
胆结石暗藏危机,但临床上,70%-80%左右的患者在发现胆结石时并无症状,而在有症状的人群中又有30%会被误认为胃病。
究竟胆结石出现时,人体会表现出哪些不典型症状呢?
①右腹部剧烈绞痛,甚至疼痛会放射至右肩胛骨及背部;
②上腹部饱胀、隐隐钝痛、反酸烧心、消化不良、厌食;
③不明原因的发热、黄疸。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上一篇:扬州炒饭的秘密,其实不在于隔夜饭
下一篇:宝宝营养辅食肉饼,补铁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