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淅川县切实把贫困户增收脱贫作为第一要务,结合地域实际,全力在扶贫产业的创新与实施上下功夫,坚持“突出短线产业、兼顾中长线产业”的发展思路,聚焦聚力白玉蜗牛、小龙虾等短线产业保脱贫,成效突出。
10月17日上午,中国白玉蜗牛协会副会长王信宝走进大石桥乡贾洼村,对淅川县6个乡镇46个村的白玉蜗牛养殖户进行现场养殖培训。
蜗牛喜阴暗潮湿,昼伏夜出,畏光,人工养殖最重要的是温度、湿度适宜,如今天气渐渐转凉,蜗牛过冬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在全国扶贫日当天,淅川县邀请到白玉蜗牛养殖专家,针对蜗牛越冬困难、饲喂不规范、缺乏专业技术体系支撑等问题,对乡镇帮扶干部、养殖户进行现场培训。
大石桥乡贾洼村支部书记贾长宏高兴的说:“蜗牛现在已经成了规模,现在幼牛有2000多万只,冬天过冬的问题政府给解决了,当时头疼冬天过冬的一些东西没地方放,政府又给协调盖了十间厂房帮助越冬,越冬问题解决之后,技术上还欠缺,还得想办法,今天县政府领导邀请了中国白玉蜗牛协会副会长王信宝会长来给我们做技术指导,使我掌握了一些过冬注意事项,一个是空气要好,再一个温度湿度要达到,我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为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人致富,淅川县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村集体建设养殖示范基地,提供养殖大棚,进行规模化养殖,引导贫困户参与劳动实现自我造血、脱贫致富。目前,淅川县的白玉蜗牛长势良好,由最初的一个乡镇一个村,发展到现在6个乡镇46个村,养殖总量已达8000万余只,这项扶贫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成为淅川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淅川县委网信办供稿)
(责编:尚明桢、慎志远)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
推荐阅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上一篇:岷江二桥要交通管制 真相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