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作者: 大成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27日 14:11:54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工农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篇章。1927年秋,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转战湘赣边界,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主要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基本依据: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和它政策的正确性。
相互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历史意义: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 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 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来源:程鹏历史教学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