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友透过节目纷纷表达对金老的哀悼
由于金老在评弹、曲艺受众中拥有崇高威望,节目直播中听友参与踊跃,纷纷借助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表达他们的哀思,甚至有的听友听到节目后,自发前往颜家巷金宅凭吊大师。更有澳洲的听友在网上收听了《阿万茶楼》直播节目之后,发来唁电,甚至计划自发赶往苏州吊唁大师。
“小书要听严雪亭,大书要听金声伯”,这是万老板八、九岁的辰光,常听隔壁阿爹叨叨的一句话。
《阿万茶楼》节目自播出以来,金老一直关注并经常收听,还时常对节目给予鼓励与指导。《赛金花故事》播出期间,金老专门赠送了自己所掌握的赛金花相关历史资料。
作为非遗项目苏州评弹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金老最大的特点是说表口齿清晰、语言幽默生动,有“巧嘴”之称。苏州人都说,小书要听严雪亭,大书要听金声伯。但这样一位评话大师,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
金声伯1930年12月出生于阳澄湖边的大堰上村,出生不久就被送给苏州城里金姓人家。因家境困难,金声伯读到初二就辍了学,在浙江嘉兴振丰钱庄当学徒。16岁时,钱庄被国民党收去,金声伯只好回到苏州,随父母租住在弹词演员杨月槎老先生家。经杨月槎介绍,他拜了老一辈评话艺人、长篇评话《包公》的开创者杨莲青为师,两个月后就登台演出。
▲金老的卧室非常简朴
▲金老的全家福
金声伯原名叫金百忍,学说书时,杨莲青给他起了一个艺名,音为“sheng伯”,但“sheng”字怎么写,杨莲青让他自己查词典。他查到孔府门口牌坊上写有“金声玉振”四字,觉得“金”跟“声”配起来很好,就取名为“金声伯”。
艺术生涯早期,京剧大师盖叫天先生曾对金先生说,“你没有眼睛的”,他很纳闷。追问之下才知道,盖大师的意思,他说书虽精彩,眼睛却缺些神气。于是金大师对着镜子苦练眼神,平时经常点了蜡烛或棒香,然后盯着飘移的火苗烟雾不眨眼睛……如此练了5年,一双灵动的眼睛神采奕奕,使他的演出更加出色了。
▲金老在书桌前
金老一生与评话为伴,拜过多位名师,除杨莲青外,后又从汪如云说《三国》,随徐剑衡说《七侠五义》,并受教于王斌泉、杨月槎、张玉书和扬州评话名家王少堂等。1957年,金老加入苏州市人民评弹团(苏州市评弹团前身),1960年调江苏省曲艺团,曾任江苏省曲艺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曲协江苏分会副主席等职,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金老一生创作颇丰,曾对《包公》后段进行加工,增添了自“庞吉出逃”至“包公辞朝”一段共30回;对《七侠五义》也有所创新,整理了《三试颜仁敏》《比剑联姻》等选回;还创作了《顶天立地》《夜奔伏虎涧》等作品,编演过一批现代题材评话书目如长篇《铁道游击队》《江南红》(与他人合作)等。
▲邓丽君也是金声伯的粉丝
1985年,多次随团到港演出的金声伯在友人陆文藻的引荐下,见到了红遍东南亚的歌星邓丽君。金声伯回忆道,“第一次见到,觉得她挺文静,也毫无明星架子。”金声伯说,他印象里,邓丽君就只能用“干净”二字形容,没有浓妆艳抹,没有华服加身,笑容恬静,态度也是极为谦和。这份素养让多次出访海外演出,见惯了世面的金声伯都赞叹不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